延續上次結構性的差異化,這次來探討漆面上漆的差異化

吉他上漆大至約為兩種(以量產琴生產方式),手工製琴就以手工上漆方法居多,包涵蟲膠漆上漆法

今天以量產琴生產方式居多的方式來說

 

S__167714842.jpg

圖面來看,分成封閉式與開放式兩種上漆法

 

第一種是封閉式上漆法又有分平光跟亮面兩種表漆

做工複雜,成本較高,先要在木板上漆上一層填平劑,將木頭毛細孔填平後,打磨將其表面修平整

,漆上一層底漆,再打磨平整,再上一層表漆,這是一個基本的流程,至於底漆上幾道,表漆上幾道

這都跟工廠自己生產流程有關,方法都會略為做一些調整,我先說上漆過程,有分為乾燥硬化時間長短

之分,如果為了縮短時間製程,就會將硬化劑比例偏多,主要為了控制環境因素,包含環境的濕度影響

導致漆面變質而發生乳化現象,或是導致漆面出現氣泡的現象

當然噴漆室盡量控制無塵狀態,就是怕噴漆過程中落入灰塵情形

,使用封閉式上漆,在木頭表面上可以選擇木頭缺陷比較多的材料來使用

,或是毛隙孔粗大的材質使用(例如玫瑰木、胡桃木、檀木等),使用填平劑與底漆部分

,反覆上漆與打磨平整,來求吉他表面的平整,工法雖然比較繁瑣,但是材料的條件就可以比較不用那麼高規

,缺點是音色比較欠缺動態的穿透力,優點是吉他面材強度與保護性比較佳

,但是如果製程硬化劑添加過多,音色容易被包覆住,導致聲音出不來的現象

 

S__167723011.jpg

這是封閉式上漆法的表面,整個漆面都非常平整

 

第二種是開放式上漆法只有平光的表漆

首先是只在木板上面漆上薄薄的表漆,並沒有使用填平劑填平毛隙孔的部分,

薄到可以看到原本木板上的毛細孔狀態

 

S__167723010.jpg

圖中就很明顯看見毛細孔的孔洞

這就所謂的開放式

至於表漆要上幾道,讓吉他有防護力跟音色取捨,與工廠製程工藝有關

開放式上漆法,雖然製程過程比較少,必然讓做工成本會較低,

但是木頭選料上就需要仔細挑一挑,不可以表面瑕疵太多的,尤其是面板部分

雖然是上漆比較薄,但是漆的選料就會要求比較高,因為希望音色可以比較有

穿透性,但是防護性也要有所兼顧,所以取捨是工廠的經驗值來決定

我現在針對音色部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

如果說一匹馬是千里馬,可以日行千里,跑的又快又不用休息,但是這匹馬一定很有個性,

不是任何人都能駕馭的,可能沒有很好的駕馭能力,反而會導致人仰馬翻下場

吉他也一樣,穿透力動態很好的琴,也會發生容易分散不易集中現象,導致層次性比較差

駕馭性比較差一些,開放式的吉他就像這種

然而封閉式的吉他,音色上就會溫和很多,雖然表現上沒那麼亮眼,但是層次性上就會比較好操控

,尤其是在掃弦上的表現,所以開放式的吉他在於細膩度上就需要講究點,才能有比較好的表現

,封閉式的吉他雖然沒有開放式的表現,但是不管是保護性與壽命肯定比開放性來的強,而且吉他

表面的完整性也會比較佳,性情溫和但是層次就會比較明顯,如果表漆與底漆用料都使用高階的日本漆

,音色上也是有一定的特色

要看消費者如何去選擇與取捨,感謝讀者願意把這篇文章讀完,也代表有人願意去了解這部分

下次再談其他的因素,(預告琴柄篇)

這也是影響吉他重要的因素之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ku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